close


.  最早跟公共藝術結緣,是多年前參加北市workcamp系列活動。工作坊結束後,在幾個在雕塑、工藝相當有經驗的前輩們的盛情難卻之下,受邀與他們一起計畫公共藝術的構想,沒想到第一次參與,就得標了松山機場地面廣場的公共藝術設置權,也正是現在捷運松山機場站出口前大大的玻璃旅行箱──《大旅行時代》。雖然當時主要只是參與發想,並貢獻圖面上的力量,但也有幸見識到了以往單純的設計案裡,不曾體會到的各種流程、情境。

.  後來,陸續了解藝術環境還有許多不周全的地方:看到不少還沒完備的初始構想,就要急著趕件提交,甚至可能為了趕時間,情急之下用剪貼來的國外範例先提案再說;或者有些連材質、環境配合觀念都沒有的作品,就硬生生卡入空間,造成民眾的意外頻傳。
.  還有些原本充滿意趣的創作,卻在業主與時空的情境下,不得不做了時空的妥協及抗爭──例如李再鈐前輩恢弘的《低限的無限》在封閉的政治正確時代裡,就因為某個角度看起來像紅色五角星,曾被迫改了顏色
;而位董振平教授那於敦化北路與市民大道交叉口的《女武神》,氣勢驚人,卻曾經因為「風水」等理由引起周遭住民不小的爭議。
.  時常聽聞到比稿、競賽、審案的辛酸面(其實本來是想寫「黑暗面」啦);那段時間裡,對藝術環境其實是相當灰心的。

.  接著這些年,才又配合了比較多藝術行政與企劃公司、單位的提案計畫,其中不少是公共藝術的部份,愈發體會到藝術、藝術行政與企劃行業的辛苦與多方奔波。對應的窗口們,常常白天人還在台北,晚上接著就要趕去其他縣市的現場勘查、開會、接觸藝術家。
.  
許多常立路邊,我們已經習慣、甚至可能批評過的藝術品(包含好的、不好的),往往是經過多方的轉折、許多人付出龐大精神和努力,方能有現在所見到的樣貌。這才重新體認到,雖然成果可能不見得如每個人心目中的完美,即使環境仍可能充滿霾埃,但仍然有更多人還在端著小小的燭光,這個環境裡不是只有無奈──這就足以是我們繼續下去的力量了。



設計部創意事務所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設計部創意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