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.  在一般人印象裡,「設計」總是不免跟「把醜東西變美」畫上關連;也時常聽到許多設計科系的學生,心裡期盼著未來能做出大家公認最美的作品,或時常對所有粗鄙的東西嗤之以鼻,噴著氣說「這是什麼鬼東西」。
.  雖然我們每次在網路上看到眾人為美醜爭辯時,最後總會出現千遍一律的結論「美感-是很主觀的」;某種程度來說,的確也正是如此──藝術史、設計史上對美感的追求目標一直在改變,現代人應該也看不太慣楊貴妃一身白皙的橫肉,我們更難要求身處不同生長背景、文化環境的人能有相同價值觀,華夏文化裡神聖的龍族,在西方眼裡還是噴著火吃掉公主的怪物。不過在這其中,大眾對於優雅、別緻、精細....等或裝飾、或自然的基本美感,在美術教育、媒體渲染、流行趨勢....的重重包圍下,仍然是有一定共識的。

.  但看看褒貶針鋒的2012倫敦奧運LOGO(不乏許多人調侃性的改造)、日本設計大師服部一成(はっとり かずなり)構成方式費人猜疑的作品;或是電視裡常見如開喜烏龍茶廣告裡擦著大紅唇、一邊跳繩一邊咧口大笑的開喜婆婆,以及喉糖廣告裡壓垮城牆的孟姜女。  既然大家雖對美有不同感受,卻仍有基本共識的情況下,為什麼那些傢伙要挑戰大家對美感的微小共識呢??(至少書局的偶像小卡專區,應該找不到開喜婆婆或林美秀的照片)  既然設計無所不在,為什麼許多東西仍然在大家的美感範圍之外??

.  其實這個問題,回想媽媽最愛的韓劇、鄉土劇就知道。在媽媽們照顧小孩、打點老公、洗衣做菜的忙碌生活裡,常常只能利用空檔在電視前多看個幾眼,甚至得一邊切菜一邊用聽的。因此最受家庭婦女支持的戲劇往往都有些類似的特質──主角群們常在客廳、餐桌前、公司裡(場景單純),且劇情的鋪陳多半是以對話的方式在進行(也就是說劇中的人一直不斷在講話),高潮起伏的情緒變動(例如被夫家排擠的媳婦瞬間落淚),張力十足的荒誕事件(這個....繁不勝舉);讓媽媽們在忙碌中容易了解劇情,又能夠利用片段時間快速接收大量資訊。在打小孩的時候真的很難吸收總是不講話,用沉默、眼神詮釋內心戲的優質戲劇、得獎電影哪!
.  說穿了「美」在設計來說,絕對是一個可以操作多與寡的變因,可並非一定得存在的必要條件──在目標觀眾群的需求下,為了達到消費性的認同、傳達某種觀念訴求、引起注意,甚至可能還會故意用「醜」的方式來達到目的。設計就像威爾鋼,「有沒有效」絕對比「漂不漂亮」來得重要許多~~



設計部創意事務所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設計部創意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